谈《古邑风华——馆藏文物精品展》解说词的语言艺术-博物馆学研究-学术研究-营口市博物馆 

博物馆学研究

谈《古邑风华——馆藏文物精品展》解说词的语言艺术

【 字体:
2008-05-11 13:47:28  阅读次数:10897 次

  (营口市博物馆 贺雅贤)

  2004年4月8日,营口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基本陈列《古邑风华——馆藏文物精品展》与观众一见面便引起很大反响,各级各类媒体纷纷聚焦展览,称“《古邑风华》让观众赞叹开眼,一叹文物之众多,二叹布展装饰之精美,三叹解说词如诗如画”。《古邑风华》共展出博物馆6000余件馆藏品的300余件文物精品,其解说词全文4800字,从远古人类的实践、古拙质朴的石器、瑰丽雄浑的铜器、异彩纷呈的陶器、精美华贵的瓷器、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六个单元向观众讲述了营口地区26万年的历史进程。下面,笔者仅就《古邑风华》的解说词,谈谈它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想象——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古邑风华》从二十六万年前的金牛山人生活场景开篇,令观众自踏进展厅的那一刻,便感受到一种历史洪荒感从四周袭来。这时,如果仅用一句句乏味呆板的说教,那么出现在观众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法组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观众就不可能进入展览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展品的意蕴。对此,解说词中巧妙地运用想像,将观众的思维引领到二十六万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各个角落。

  在解说词中,这样描绘远古先民所处的生态环境:“当时的辽东半岛植被资源十分丰富,山坡上森林茂密,剑齿虎、变种狼等野兽出没其中;周围广阔的野草则是肿骨鹿、三门马栖居的乐园,丰美的水草吸引了梅氏犀和大河狸的到来。天然的洞穴、温润的气候以及丰富的食物来源,为金牛山人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短短数字,带给观众无尽的想象,想必这时观者的头脑中会浮现一幅生动的画卷,远古先民们林间逐猎、溪涧捕鱼的场景跃入眼前,仿如身临其境。

  汉代人讲究孝道,“事死如事生”,把死人当作生人来看待,厚葬成风,营口地区汉代遗迹十分丰富,在《古》展中特别用汉墓出土的陶器组成一个陈列单元。对汉代的葬俗,解说词再一次运用合理科学的想像“汉代的人讲究孝道,厚葬成风,只要条件允许,活着的人总要为死者创造一个和生前相同的生活空间。你看,这些墓主人生前用过的钵、奁、壶、锺等坛坛罐罐一样不少地搬进了墓穴,就连他家的炉灶、水井、粮仓甚至房屋也都做成模型来陪伴主人,于是,在那充满寂寞和未知的冥冥天国之中,世俗的生活继续展开……飘渺的仙界高居天宇,不灭的灵魂周游其中。”站在汉代人的认识角度,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墓穴想象成高居天宇的飘渺仙界,不仅让观众了解到汉代的葬俗文化,还带给观众语言的艺术享受。 

 

  类比——巧妙借用,阐物述义

  展览解说词是配合陈列展品的文字说明,它既要便于讲解,又要便于观众一目了然。《古》展在解说中,巧妙地利用对比,用观众常见或常听的事物作比,让观众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对展品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

  在石器陈列品组中,有一枚石锯,解说词中说道“不要小看这枚小小的石锯,它将传说中鲁班发明锯的年代一下子提前了几千年!” 汉代铜镜大多铸有铭文,《古》展中展出的一枚汉镜上铸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四个字,在介绍铭文的意义和作用时,这样说道:“汉代铜镜的生产基本由官府控制,商业竞争并不激烈,但是,铜镜的制造者还是很注重产品的宣传,许多铜镜上铸有赞美自身质量的铭文,这几句话就是说,我这面镜子能发出太阳的光芒,照亮整个世界。这也许算是中国最早的广告词吧。”明代铜火铳,解说词讲道“这是中国最早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最早出现于元代初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凭着彪悍的蒙古铁骑和当时独一无二的火器而横扫欧亚大陆。”在这几段解说词中,分别用观众们都熟知的鲁班发明的“锯”、现代人深明其义的“广告”和著名的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征服世界所用的“火器”作比,让观众一下子有了更具体、更形象的理解,让深奥的文物展览,与现实拉近了距离。

  引用——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历史陈列展览往往会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参观展览观众的文化修养、历史知识的掌握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难以逾越。所以在解说词的设计中,《古》展引用人们熟识诗文,为观众架设理解的桥梁,增加展览的情趣,让观众走近展览,与历史对话,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领悟。

  在第二单元石器部分的介绍中,引用毛泽东《咏史》词中的:“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来辅证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而在工艺品部分中,介绍到玉器的欣赏性与实用功能时,用《礼记》:“古之君子必佩玉”,来论证佩玉是中国几千年来沿习不衰的文化习俗。寥寥数字即可让观众对展览所表现的内涵获得深深的理解和感悟。

  诗化——艺术陶冶,感悟心性

  展览解说词不同于纯理论描述的教科书或论文,不是干巴巴的说明和说教,好的解说词能够化强展览陈列的感知震撼力,它是说明和诗词的结合,一篇好的解说词,就是一首感人的散文诗。在《古》展解说词中,就应用了众多散文诗般优美的语言:

  “历史是遥远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个背影。今天,当我们置身于这琳琅满目的古代文物之中,仿佛打开了一扇扇尘封已久的小窗,古人的生活映入我们的眼帘。”

  “26万年,历史长河的一瞬间。当远古的历史凝固成学者笔下的文字,金牛山依然静静地矗立着,而人类,已历尽沧桑!”

  “都是当年随葬用的明器,它们在野水荒湾古墓残冢中沉睡了千年,一旦重见天日,依然风彩如初。遥远而模糊的历史,也一下子清晰起来。”

  “‘文房四宝’画出天下美景,写成千古文章,也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化那浓浓的砚墨书香……”

  文物展览解说词主要以听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它通过对陈列品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感染观众,使其了解陈列品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意义,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古邑风华——馆藏文物精品展》是遥远历史的缩影,经过博物馆展陈专业者的潜心设计,精妙撰文,过去的神秘和混沌变得清晰和真切,浏览于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倾听如诗如画的解说词,相信观众们会深深地感悟到自身的渺小与人类的伟大,进而引来不尽的思索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