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皮影戳子研究-馆藏研究-学术研究-营口市博物馆 

馆藏研究

辽南皮影戳子研究

【 字体:
2016-01-14 10:07:27  阅读次数:10197 次

                                                                                                        李建华
        皮影的戳子又叫皮影身段,也叫皮影服饰。戳子是影人的躯干部分(包括影人的手臂、腿、脚部位),它与影人的头茬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影人。影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肢体的各种形态来表现出来的,是影人艺术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影人通过肢体包括手、臂、腰、腿、脚的形态、动作姿势、动作幅度,来体现或是奔跑状、或是拥抱状、或作婀娜多姿状,来反映人物的行动状态,也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肢体语言。影人原本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但通过影人躯体的各种动作表现,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而这些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动作姿势,是通过在影人的躯干中装有若干个关节,通过这些关节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的。辽南皮影戳子安装的关节多少不一,有的是由9个关节组成的,但一般由10个或11个关节组成的(肩部1个、肘部1个、手腕1个,两只手臂共6个;腰部2个;膝关节1个,两只腿共2个,加起来一共10个)。前者占绝大多数,但表现动作形态不够灵活;后者较少,但动作比较灵活,适用于武打动作。同时,辽南皮影在影人躯干的表现上,艺人们是将服饰覆盖在躯干上面代替实质意义上的肢体,换言之,就是用服装来代替四肢,这是写实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生活在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职业、等级、地位不同,存在差异,其用以掩盖在躯干的外着物品——服饰就有着天壤之别。       
皮影服饰也有很多种类,不同服饰的款式、花纹,代表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和等级。辽南皮影服饰在雕刻上主要采用阴刻的表现手法,用来特意表现服饰的花纹图案,强调服装纹饰美感。为了区别男女服饰,皮影雕刻艺人们还将影人脚上穿的鞋子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根据不同的身份配以不同的鞋子。一般来说,脚穿朝靴、平底高腰靴靴、战靴的服饰为男性装束;脚穿高跟鞋(旧时称弓鞋或称寸子鞋)、绣花鞋的为女性装扮。当这些影人被搬到影幕上后,这些服饰便逐渐形成了戏剧化、典型化,从而,辽南皮影也由此演变而形成了具有明确程式化的服饰体系。

皮影各部分及关节示意图

    一、皮影戳子的分类
    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等级、地位,辽南皮影戳子可分为蟒、靠、铠、氅、袍、衫、衣等类。
1、蟒:蟒也叫蟒袍,因在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也称花衣,明制也。明沈得福《野获编》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于此时日之内,谓之为花衣期,如万寿日,前三日后四日为花衣期。”蟒衣,始于明代,原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明万历时阁臣多賜蟒衣。到了清代才称“蟒袍”,则列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穿。蟒袍为帝王将相、后妃、亲王等亲贵及一品到七品大臣等高贵身份人物通用的礼服,穿蟒袍要腰间戴玉带。蟒袍其款式阔袖,袍长及足。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士大夫们的最高理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戏剧中的蟒服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其长袍阔袖的服饰造型,具有庄重感,华美的装饰图案,极具象征意义,体现中国服饰追求意境美、精神意蕴美的传统。借用夸张后宽大的水袖,丰富表演动作,传情达意。      
    蟒袍在性别上有男蟒袍、女蟒袍之分;在色彩上有黄蟒袍、白蟒袍、红蟒袍、绿蟒袍、黑蟒袍之别。其中黄蟒袍为皇帝所穿,也叫龙袍;白蟒袍为老年忠臣所穿;黑蟒袍为黑脸或奸脸大臣所穿;红蟒袍和绿蟒袍为一般大臣所穿。在纹饰的装饰上,有的在男蟒上雕有九条团龙图案,女蟒略短,下裳配裙子和身缀飘带。由于地域的不同,蟒袍的图案也有所不同。辽南皮影服饰中的男蟒袍基本上雕有一条阳刻的大蟒,上下斜向贯穿服饰的上身,腰间饰一圈玉带,一般在袖口、袍前、后襟下部刻有“海水江崖”图案,即在图案的下端,斜向地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有许多波涛翻滚的水浪,水中立一山石,并有祥云点缀。“海水江崖”俗称“海水江牙”或“江牙海水”。“海水”意即海潮,潮与朝同音;“江牙”又称姜芽、江芽,似姜之芽,江芽的“江”与江山的“江”同音同字,它除寓意福山寿海、吉祥绵续之外,也寓有着一统江山、国土永固之意。即为官服之专用纹饰。有的也刻有其它花卉、几何图案。女蟒也有下裳配裙,身缀飘带,袖口或裙边刻海水江崖图案。

 

 

 

 

 

 

 

男黄蟒袍               男白蟒袍

男黒蟒袍              女蟒袍


2、靠:靠为武将通用的戎服,圆领,紧袖口。靠分前后两片,长及足。“靠”源于清代将官之棉甲戎服,上衣下裳相连,具有长宽袍的庄重大方,给人以威武气概。靠均披甲胄,带护背旗,也叫硬靠。靠后面插的四面三角形小旗,叫靠旗或护背旗。“靠旗”源于古代之令旗,比令旗大,是一种美化和夸张,表示人物已经全副武装,处于临战状态。靠既能在战斗中作为防身使用,同时,也能显示出其威武雄姿。靠可分为男靠、女靠、神靠、马靠、麒麟靠、骑象靠、骑虎靠等。男靠:身披甲胄,身后插有四面三角形小旗;女靠:上身披甲胄,身后插有四面三角形小旗,靠下衬有战裙,身缀彩色飘带;神靠:是天兵天将穿的,靠身雕有彩色飘带;马靠:在战马上连缀有上半个靠身者为马靠,身段下方有一圆孔同战马套相连,另从马上跌落下来者为马斩,以示于被斩于马下。靠的装饰图案比较丰富,有人字形甲、米字形甲、铁叶甲、锁子连环甲、鱼鳞甲等,主要纹饰以全身皆饰以鳞甲状纹或丁字纹为主,鳞甲的四周分别饰以草龙及江牙连续图案。颜色有黄色、白色、黑色等,相对应也称金甲、银甲、铁甲。不同的脸谱用不同颜色的靠,如:黑脸用黑色靠;红脸用绿色靠;英俊武生或武小生用白色靠。

 

 

男靠(金甲 )               女靠

 

3、铠:也是武将通用的戎服,即将士之服。披甲胄而不带护背旗,也叫软靠。一般上身穿黄马褂。

 

4、氅:为氅怀式外衣,是官员、豪绅的便服。有老生氅、武披氅、斗篷氅。氅一般镂雕松、鹤、鹿、梅、狮子滚绣球、福寿团花、万字不到头等传统吉祥图案。

武披氅 

男披氅                   老生氅

 

5、袍:为各色中式长衣 。

红袍也叫官衣

 

6、衫:单层上衣,一般为百姓所穿的常服。衫的种类繁多,可分为花衫、云杉、素衫、裙衫、公子衫、员外衫、童衫、武生衫、青衫、富贵衫、披衫等。衫的花纹有的素雅,有的富贵。纹饰主要有牡丹、兰花、石榴、团花及线条等传统图案。

男花衫                  童衫

 

女花衫                   女青衫

 

女衫                       男青衫

 

 

 

 

 

 

 

 

 

 

团豪                     男披衫

 

武生衫:为行武之人所穿,一般指的是短打武生所穿的衣服。武生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长靠武生是身穿靠,头戴盔,脚穿厚底靴,一般用长柄武器;而短打武生特点:短衣短裤,脚穿薄底靴,兼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动作麻利,身手矫健敏捷,看起来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武生衫

 

穷衫:是“花郎”“乞丐”“穷人”所穿的衣服,在“黑褶子”上补着若干块杂色绸子,以示衣服破烂,浑身补缀的意思。在戏剧中,一开始穿此衣的人,结尾时大多金榜题名、显达富贵。一般讲法,“穿衣之人,将来必将显贵”所以,也叫“富贵衫”。人们也把“富贵衫”看作是吉祥的预兆。

穷衫

 

7、衣:一般为文人服饰,但也有习武之人穿的。可分为箭衣、青衣、官衣、包衣、仙衣、僧衣、八卦衣、罪衣、孝衣等。有的宫装饰有各种花卉图案,如:牡丹、石榴、菊花、海棠、玉兰、芙蓉以及鸳鸯和蝴蝶等,其色彩艳丽,富丽堂皇,富有强烈的辽南地方民间装饰特色。

箭衣:古代射者之服,圆领大襟,马蹄袖,前后开叉齐腰。有龙箭衣、花箭衣、素箭衣之分。龙箭衣上刻龙纹,下刻海水,多为皇帝、将帅的军便服,多于出行路时所穿;花箭衣一般上刻团花或其它花纹,为一般英雄、武将的便服,武举人大多亦穿此服;素箭衣不刻花纹,为公差、老军所穿。箭衣男箭衣和女箭衣之分,特点是无论男女箭衣,腰间都配有一把刀箭

 

 

 

 

 

 

 

 

女箭衣                      男箭衣

 


    仙衣:又叫“八卦衣”。为扮演足智多谋的军师所穿。式样为大襟大袖,前胸后背刻太极图及八卦图案,四周沿宽边,腰间缀有飘带。

 

仙衣                      仙衣

青衣:扮演青衣角色所穿的服饰。中国戏剧中旦角的一种,北方剧种称青衣,南方剧种称正旦。因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一般扮演的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多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洁烈女之类的人物。

青衣

 

官衣:传统戏曲中的文、武官服饰,样式与蟒袍相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分别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绣有各种飞禽的补子各一块,称为“补子服”。不同的飞禽绣片,表示不同的官级,反映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补子服又分为文官补子和武官补子。清代的补子源于明代,并在明代补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明服为圆领,前胸为完整的一块补子,比较大;清代的前面为对襟,补子被分成两块,比较小。补子图案各有不同,文官为飞禽、武官为猛兽。如:清代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 、五品白鹇、六品若鹭鸶、七品鸿潄 、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清代武官补子的图案:一品麒麟、二品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犀牛、九品海马。可依据服装颜色区分官阶等级大小。有时也把蟒袍叫做官衣。


官衣                     (蟒袍)官衣

 

抱衣:又叫包衣、英雄衣,中短衣裳的一种。它是侠客、义士、绿林好汉等穿的衣服。特点是紧身,衣服象抱住身体一样,大领、大襟、紧袖,在褂子的底边周围有三层绸边,象三层水波纹,也叫“走水”。花纹和色彩多种多样,一般腰间系有鸾带。

抱衣

 

8、鞋子:鞋子是穿在人的脚上,便于行走的工具,也属于服饰的一部分。由于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性别不同,所穿的鞋子就有区别。通常来讲,男人穿高腰厚底靴、朝方靴、薄底快靴,女人穿弓子鞋、绣花鞋、花盆底鞋。
高腰厚底靴:又叫官靴。式样是方头、长筒、高底,为帝王将相和文武官员所穿,一般文人、富绅以及江湖人士也多穿用。由于靴筒很长且底厚,因此通常与宽大的、夸张的服饰相搭配,主要与靠、蟒、官衣、褶子等配合使用,其作用就是增加身高,加重形象,突出身份,使人显得高大、庄重,厚底靴是一种夸张的服装。

厚底靴

 

朝方靴:简称“朝方”,靴筒也比较长,但底子较薄,为官阶比较低的官员或丑角、文人以及花花公子等行动比较轻巧的一类人物穿的。

朝方靴

 

薄底快靴:样式为半高腰、轻便、跟脚、舒适,适合动作比较激烈的场面。一般为江湖人物、官府衙役及兵卒等习武之人所穿。武生、武旦、武净都穿快衣、快裤、薄底快靴,为的是在战斗中动作轻盈、灵便,便于跳跃翻打。

薄底快靴

 

  弓鞋:我国妇女人有裹足的陋习,始于隋朝,在宋代广为流行,当时人们普遍把小脚当成美的标准,而妇女则把裹脚当成一种美德,不惜忍剧痛裹起小脚,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作“莲”,而把不同大小的脚分成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称“铁莲”,四寸的称“银莲”,三寸的称“金莲”,金莲当时被人们看作是最美的小脚。这样的小脚再穿上尖形的小鞋,就是弓鞋。弓鞋在皮影雕刻中表现为“高跟鞋”,而高跟鞋侧视则为“弓”字形。

弓鞋

 

绣花鞋:特点是鞋面绣有各种花卉图案,有的鞋口前面缀有穗子,为旧时大脚女性所穿。

绣花鞋

 

花盆底鞋:也叫“旗装鞋”,鞋面与一般彩鞋相同,只是鞋底呈倒置花盆形,又称“花盆底”,扮旗装妇女专用。
    二、皮影服饰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1、皮影服饰以阴刻为主
    皮影服饰大多以阴刻的表现方法进行雕刻,通过在地子上剔除纹样,既突出服装的质地,又使得服装线条、纹饰,图案清晰,使服装的表现力增强,增加写实性。服装造型上窄下宽,呈喇叭状,线条流畅,纹饰图案简洁大方。

男花衫

 

2、服饰在造型上有不同
   早期的服饰上身肩比较宽,服装显得横粗,袖口为窄袖;道光、咸丰以后服饰肩比较窄,服装显得细长、秀气,袖口为宽袖。

 

女花衫  窄袖              女花衫  宽袖(道光、咸丰以后)

 

3、服饰色彩淡雅
    服饰在色彩上表现简单,或黑、或红、或黄。服饰的尊贵等级取决于服饰的类别、款式,富贵贫寒取决于图案纹饰。如蟒袍、官衣、氅为地位比较尊贵的人穿着;衫和衣类,富贵人家的衣衫穿着华丽,图案繁缛精美,并在图案的雕刻中采用一些寓意吉祥的纹饰,如牡丹寓意富贵;石榴寓意多子多孙;菊花寓意清新高雅;海棠和玉兰寓意金玉满堂;芙蓉寓意富贵吉祥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的愿望;而贫民百姓的衣衫表现为穿着素雅,服饰图案花纹较少。

牡丹花                   梅花

 

石榴                      兰花 菊花

 

菊花                      荷花

 

素衣:

男青衣                   女青衣

 

4、四肢表现独特
    皮影服饰即戳子,也是皮影影人的躯干,既然是躯干,自然包括手、脚。在四肢的处理上,辽南皮影在手的刻画上与其它地区皮影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辽南皮影影人手指呈若伸若握状,五指分明(河北、河南地区的皮影手呈握拳状即呈三角形;西部地区皮影手指呈莲花指形)。脚用鞋子代替,男靴为平底,两靴底在一条直线上,靴前部底下用一条斜线处理,靴尖较尖,即表现人物的动态,又显示服装的前后身。这种表现方法是与头茬侧面雕刻相呼应的。(西部影人男靴前脚平直,后脚翘起,有动感)

男花衫 五指分明           河南皮影 手为握拳状

 

男花衫  靴底为一条直线  山西皮影手指为莲花 前脚平直 后脚翘起

    三、服饰的应用
    在皮影的表演中,皮影服饰要与皮影头茬进行组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影人形象。但是,影人头茬在和身段的组合时,不同的人物造型需要不同的头茬和服饰相搭配,通常一件服饰可以与不同的影人头茬相组合,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影人角色。但是,由于不同的服饰反映人物的不同身份、地位、等级、行业,不同的影人头茬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服饰和头茬的搭配组合上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蟒袍是帝王将相之服,头茬就要配天子帽、冕旒、相纱;女蟒袍要配凤冠头茬;铠、靠要配盔类头茬;衫、衣依据服饰的纹饰、图案的繁简来判断富贵、贫寒,来进行搭配;如果影人头戴风帽,身披斗篷,表示人在旅途;如影人头缠布带、腰系素裙,则是病人的打扮。因此,通过把皮影的各类脸谱、各种冠式,各式发髻及各款服饰的巧妙组合在一起,才产生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庶民百姓、神妖僧道等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从而,演绎着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人生。如下图:武丑公子、正旦、道士、花旦、皇帝、皇后、净角、员外、反武旦、文官、县官、侠客。

武丑公子              正旦

 

道士                   花旦

 

皇帝                     皇后

净角                           员外

 

 

反武旦                   文官

 

县官                      侠客